【网页元素读取源码】【流通盘 源码】【python cms源码下载】ko源码

时间:2024-12-22 22:48:24 来源:公式源码加密 编辑:筑底拉升阶段源码

1.Linux驱动开发笔记(一):helloworld驱动源码编写、源码makefile编写以及驱动编译基本流程
2.KBUILD_EXTRA_SYMBOLS
3.在离线混部-Koordinator Cpu Burst 特性 源码调研
4.安卓内核驱动模块(ko文件)独立编译教程 (上)
5.如何编译linux驱动ko

ko源码

Linux驱动开发笔记(一):helloworld驱动源码编写、源码makefile编写以及驱动编译基本流程

       前言

       基于linux的源码驱动开发学习笔记,本篇主要介绍了一个字符驱动的源码基础开发流程,适合有嵌入式开发经验的源码读者学习驱动开发。

       笔者自身情况

       我具备硬件基础、源码网页元素读取源码单片机软硬基础和linux系统基础等,源码但缺乏linux驱动框架基础,源码也未进行过linux系统移植和驱动移植开发。源码因此,源码学习linux系统移植和驱动开发将有助于打通嵌入式整套流程。源码虽然作为技术leader不一定要亲自动手,源码但对产品构架中的源码每一块业务和技术要有基本了解。

       推荐

       建议参考xun为的源码视频教程,教程过程清晰,源码适合拥有丰富知识基础的资深研发人员学习。该教程不陷入固有思维误区,也不需要理解imx6的庞杂汇报,直接以实现目标为目的,无需从裸机开始开发学习,流通盘 源码所有步骤都解释得清清楚楚。结合多年相关从业经验,确实能够融会贯通。从业多年,首次推荐,因为确实非常好。

       驱动

       驱动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驱动源码:Hello world!

       步骤一:包含头文件

       包含宏定义的头文件init.h,包括初始化和宏头文件,如module_init、module_exit等。

       #include

       包含初始化加载模块的头文件

       步骤二:写驱动文件的入口和出口

       使用module_init()和module_exit()宏定义入口和出口。

       module_init(); module_exit();

       步骤三:声明开源信息

       告诉内核,本模块驱动有开源许可证。

       MODULE_LICENSE("GPL");

       步骤四:实现基础功能

       入口函数

       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 printk("Hello, I’m hongPangZi\n"); return 0; }

       出口函数

       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 { printk("bye-bye!!!\n"); }

       此时可以修改步骤二的入口出口宏

       module_init(hello_init); module_exit(hello_exit);

       总结,按照四步法,搭建了基础的驱动代码框架。

       Linux驱动编译成模块

       将驱动编译成模块,然后加载到内核中。将驱动直接编译到内核中,python cms源码下载运行内核则会直接加载驱动。

       步骤一:编写makefile

       1 生成中间文件的名称

       obj-m += helloworld.o

       2 内核的路径

       内核在哪,实际路径在哪

       KDIR:=

       3 当前路径

       PWD?=$(shell pwd)

       4 总的编译命令

       all: 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make进入KDIR路径,当前路径编译成模块。

       obj-m = helloworld.o KDIR:= PWD?=$(shell pwd) all: 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步骤二:编译驱动

       编译驱动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内核源码要编译通过

       驱动编译成的目标系统需要与内核源码对应,且内核源码需要编译通过。

       2 内核源码版本

       开发板或系统运行的内核版本需要与编译内核驱动的内核源码版本一致。

       3 编译目标环境

       在内核目录下,确认是否为需要的构架:

       make menu configure export ARCH=arm

       修改构架后,使用menu configure查看标题栏的内核构架。

       4 编译器版本

       找到使用的arm编译器(实际为arm-linux-gnueabihf-gcc,取gcc前缀):

       export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5 编译

       直接输入make,编译驱动,会生成hellowold.ko文件,ko文件就是编译好的驱动模块。

       步骤三:加载卸载驱动

       1 加载驱动

       将驱动拷贝到开发板或目标系统,然后使用加载指令:

       insmod helloworld.ko

       会打印入口加载的printk输出。

       2 查看当前加载的驱动

       lsmod

       可以查看到加载的驱动模块。

       3 卸载驱动

       rmmod helloworld

       可以移除指定驱动模块(PS:卸载驱动不需要.ko后缀),漫画网页源码卸载成功会打印之前的printk输出。

       总结

       学习了驱动的基础框架,为了方便测试,下一篇将使用ubuntu.编译驱动,并做好本篇文章的相关实战测试。

KBUILD_EXTRA_SYMBOLS

       KBUILD_EXTRA_SYMBOLS 用来指示内核模块需要引用其他模块导出的符号。

       在编写ko的Makefile过程中,需要添加以下内容:

       KBUILD_EXTRA_SYMBOLS += /path/to/another/Module.symvers

       请注意,KBUILD_EXTRA_SYMBOLS 必须填写绝对路径。使用相对路径可能导致错误,因为在执行scripts/mod/modpost时,其解析是从内核目录的路径开始的。

       关于如何获取当前目录的绝对路径,以及如何单独编译内核源代码中的某个目录,以下以单独编译autofs4为例:

       或者

在离线混部-Koordinator Cpu Burst 特性 源码调研

       在离线混部场景下,Koordinator引入了Cpu Burst特性来优化CPU资源管理。这个特性源自Linux内核的CPU Burst技术,旨在处理突发的CPU使用需求,减少CPU限流带来的六仔程序源码影响。cgroups的参数如cpu.share、cpu.cfs_quota_us和cpu.cfs_burst,分别控制了CPU使用率、配额和突发缓冲效果。在Kubernetes中,资源请求(requests.cpu)和限制(limits.cpu)通过这些参数来实现动态调整,以保证容器间公平的CPU分配。

       对于资源调度,Kubernetes的Bandwidth Controller通过时间片限制进程的CPU消耗,针对延迟敏感业务,如抖音视频服务,通过设置合理的CPU limits避免服务质量下降,同时也考虑资源的高效利用。然而,常规的限流策略可能导致容器部署密度降低,因为时间片间隔可能不足以应对突发的CPU需求。CPU Burst技术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收集未使用的CPU资源,允许在突发时使用,从而提高CPU利用率并减少throttled_time。

       在Koordinator的配置中,通过configMap可以调整CPU Burst的百分比,以及在负载过高时的调整策略。例如,当CPU利用率低于阈值时,允许动态扩展cfs_quota,以应对突发的CPU使用。源码中,会根据节点负载状态和Pod的QoS策略来调整每个容器的CPU Burst和cfs_quota。

       总的来说,Cpu Burst特性适用于资源利用率不高且短作业较多的场景,能有效提升核心业务的CPU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对相邻容器的影响较小。在某些情况下,结合cpuset的核绑定和NUMA感知调度可以进一步减少CPU竞争。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技术,有助于优化云计算环境中的资源分配和性能管理。

安卓内核驱动模块(ko文件)独立编译教程 (上)

       在没有启用驱动签名校验的安卓内核(如4.xx.xxx版本)中,编译ko文件可以实现特定功能,如内存无痕读取和防root检测。本文将分两部分教你如何独立编译ko文件,首先从内核编译开始。

       环境与设备准备:

       确保你的设备和编译环境已安装必要的工具,如编译器和对应设备的内核源码。小米设备的内核源码可从Github获取,例如小米,推荐使用高通Clang或linaro_gcc。接下来,根据内核配置指南,获取设备配置文件,解压/proc/config.gz并进行编译,生成vmlinux和Module.symvers文件。

       修改驱动模块校验信息:

       如果直接编译ko文件,可能会遇到加载错误,原因是驱动模块符号crc校验与内核不符。解决方法是重命名vmlinux,提取boot.img,安装vmlinux-to-elf工具,并使用脚本来提取并替换Module.symvers中的crc信息。如果内核版本与源码一致,部分符号处理可略过。最终,替换后的Module.symvers将确保编译的ko文件拥有正确的校验信息。

       请继续阅读下篇教程,获取完整过程和更多详细步骤。

如何编译linux驱动ko

       本文详细阐述了Linux驱动KO的编译方法,重点介绍单编驱动KO的流程与优势。在Linux系统中,.ko文件即模块文件,Linux提供了模块机制,具有不直接影响内核映像大小与加载后功能等同于内核内其他部分的特点。

       实验环境包括MINI开发板与基于linux-2.6..2的软件环境。编译Linux驱动KO主要分为两种方式:整编内核与单编KO。

       整编内核模式下,通过将驱动程序demo_driver.c拷贝至指定目录,调整Makefile文件,然后在内核源码顶层目录执行编译指令,最终生成demo_driver.ko文件。然而,这种方式涉及整个内核的编译过程,耗时约分钟。

       单编KO方法则更简洁。使用make modules指令编译内核中所有模块,或通过增加“M”参数指定单独编译某一模块。单编KO模式下,需要一个特殊的Makefile文件,该文件定义了内核目录、交叉编译工具等变量,指定将demo_driver.c编译成demo_driver.ko文件。通过简单的make指令,编译过程只需3秒左右,效率显著提高。

       编译完成后,将demo_driver.ko文件传输至开发板中并加载,通过查看设备与测试驱动,确保其正常运行。单编KO模式优势在于快速编译过程,这使得开发者在调试和迭代驱动程序时更为高效。

       总结,Linux驱动KO的编译方法主要包括整编内核与单编KO两种。单编KO方法以其快速编译优势成为一种高效且实用的选择。如果您觉得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给予支持与反馈,您的认可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

copyright © 2016 powered by 皮皮网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