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款特斯拉第三方工具汇总
2.第二十四章 解读Pytorch中多GPU并行计算教程
3.NVIDIA GPGPU(一)总览
十款特斯拉第三方工具汇总
Tesla API催生第三方工具,框开源框架助力车主更便捷地管理和使用特斯拉车辆,架源以下为十款精选工具汇总:
1. 毛豆随行小程序,码分行程记录支持多车,框开源框架配备公众号推送功能,架源体验良好。码分传奇3法师挂机脚本源码
2. 特毛豆小程序,框开源框架免费提供详细统计功能,架源类似手机版teslamate,码分功能强大。框开源框架
3. 魔豆车主服务已停止,架源不再提供。码分
4. TeslaFi服务已停止中国区运营。框开源框架
5. 小特钥匙苹果手表应用上线,架源支持蓝牙车钥匙功能,码分开关车门、召唤车辆,推荐esp fsd车主使用。
6. 安全提示:除TeslaMate和TeslaFi外,hyip 源码 英文其他APP连接车辆时需要直接输入特斯拉账户密码,理论上存在风险。
一、小特APP
二、特别派(微信小程序)
三、特能行APP
四、Tezlab APP
五、TeslaMate(网页版),免费纯英文,仅提供数据统计,不支持控制,适合有一定学习能力的用户自行部署,源码公开,统计强大。
六、TeslaFi(网页版)
七、Watch App for Tesla
八、魔豆车主服务已停止。git qt源码
九、Amos特斯拉
十、特记
第二十四章 解读Pytorch中多GPU并行计算教程
在Pytorch中进行多GPU并行计算,可显著加速训练过程。教程代码在github.com/WZMIAOMIAO/d...,位于pytorch_classification模块下的train_multi_GPU文件夹内。两种常见多GPU使用方法:使用多块GPU加速训练。
下图展示了多GPU并行加速的训练时间对比。测试环境:Pytorch1.7,CUDA.1,使用ResNet模型与flower_photos数据集,BatchSize为,GPU为Tesla V。通过左侧柱状图,可以看出多GPU加速效果并非线性倍增,涉及多GPU间的通信。
多GPU并行训练需注意,尽管Pytorch框架处理了部分工作,米花源码但需了解其背后机制。下图展示了使用单GPU与多GPU(不使用SyncBatchNorm)训练的曲线对比。不使用SyncBatchNorm时,多GPU训练结果与单GPU相近但速度快,使用SyncBatchNorm则能取得稍高的mAP。
Pytorch提供两种多GPU训练方法:DataParallel与DistributedDataParallel。DistributedDataParallel推荐使用,适用于多机多卡场景。下图展示了两者对比,DistributedDataParallel在单机多卡与多机多卡环境中表现更佳。
Pytorch中多GPU训练常用启动方式包括torch.distributed.launch与torch.multiprocessing。torch.distributed.launch更方便,官方多GPU训练FasterRCNN源码采用此方式。torch.multiprocessing提供更灵活的控制。使用torch.distributed.launch时,建议使用nvidia-smi指令确认GPU显存是否释放,避免资源占用导致训练问题。
train_multi_gpu_using_launch.py脚本基于已有知识扩展,phpwind游戏源码涉及模型搭建与自定义数据集,更多细节请查看之前视频。使用该脚本需通过torch.distributed.launch启动,设置nproc_per_node参数确定使用GPU数量。使用指令启动训练,指定GPU时需使用指定指令,如使用第1块和第4块GPU。
在使用torch.distributed.launch启动时,系统自动在os.environ中添加RANK、WORLD_SIZE、LOCAL_RANK参数,用于初始化进程组,分配GPU设备。All-Reduce操作在多GPU并行计算中至关重要。脚本代码已做注释,便于理解。要运行脚本,需先克隆项目,引入其他函数如模型与数据集部分。
NVIDIA GPGPU(一)总览
GPGPU的概念已经火起来,理解其架构和功能对优化AI框架性能、推动国产自主研发AI芯片发展大有裨益。本文将对GPGPU进行概览,作为对先前学习的总结。
GPU相较于CPU,其设计重点更在计算性能上,大量面积用于计算单元(SM、SP)。GPU指令的延迟相对较高,但可编程性较强,能较好地支持软件程序员进行优化。在并行模型上,GPU设计通常采用SIMT(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Threads)模型,灵活性与性能折中,相对SMT(Simultaneous Multithreading)和SIMD(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模型,具有编程友好性,减少地址计算和访存操作,但也存在分支运算和多访存单元的挑战。
SIMT实现下,所有线程执行同一指令,遇到分支时,不同线程的执行路径存在等待。Warp作为线程集合,内部线程需执行同一指令,同一Warp硬件需在不同时间点执行不同Warp,以充分利用资源。存储模型方面,GPU采用缓存一致性策略(Relaxed Memory Consistency,RC)以支持内存连贯性,确保软件指令顺序执行的结果符合预期。内存连贯性与缓存一致性相互支撑,共同保证了数据访问的一致性和程序运行的正确性。
GPU存储布局包括寄存器文件(Regfile)、共享内存(Share memory)、L1/L2缓存和外部DRAM。寄存器文件的大小依赖于执行核最大线程数,通过划分多个Bank提高访问效率。共享内存需处理多线程并发访问带来的银行冲突问题。L1/L2缓存用于缓解访问DRAM的性能瓶颈,GPU架构支持多种访存模型,包括顺序执行、TSO(Total Stored Ordering)、PSO(Partial Stored Ordering)和RC模型,以适应不同的计算需求。
Tesla架构作为GPGPU之前的旗舰产品,采用统一着色与计算架构,集图形、游戏和计算功能于一身,其设计考虑了高性能并行计算需求。通过主机和系统内存的交互,GPU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满足大数据量计算的需求。CUDA编译器和计算库CUDA全家桶(如cudnn、cublas、cufft)支持多种语言,提供GPU通用计算能力,加速了科学计算、机器学习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
编译流程中,nvcc编译器能够编译CUDA源代码,生成可运行的二进制文件,支持AOT(Ahead-of-Time)和JIT(Just-In-Time)模式,便于在不同平台上部署和优化应用程序。通过NVCC,开发者可以将CPU和GPU代码整合在同一项目中,实现统一编译和运行。
GPGPU的发展经历了从Fermi到Hopper的一系列架构演进,每代产品在工艺技术、核心架构、计算能力上均有显著提升。Compute Capability作为设备计算能力的标识,反映了GPU支持特性的版本号,从Tesla架构(1.0)到最新的Hopper架构(9.0),每一代产品都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新特性,提高了能效比和计算密度。
后续文章将深入探讨从fermi到hopper各代产品的具体架构设计、特性及其工作原理,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GPGPU技术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