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inux驱动开发笔记(一):helloworld驱动源码编写、过驱makefile编写以及驱动编译基本流程
2.linux设备驱动程序——i2c设备驱动源码实现
3.Linux USB 驱动开发实例(一)——USB摄像头驱动实现源码分析
4.Linux驱动(驱动程序开发、动源驱动框架代码编译和测试)
5.linux 5.15 ncsi源码分析
6.在谷歌云上高速编译安卓AOSP ROM、码过驱动、驱动内核并完成刷机
Linux驱动开发笔记(一):helloworld驱动源码编写、系统makefile编写以及驱动编译基本流程
前言
基于linux的过驱richedit源码驱动开发学习笔记,本篇主要介绍了一个字符驱动的动源基础开发流程,适合有嵌入式开发经验的码过读者学习驱动开发。
笔者自身情况
我具备硬件基础、驱动单片机软硬基础和linux系统基础等,系统但缺乏linux驱动框架基础,过驱也未进行过linux系统移植和驱动移植开发。动源因此,码过学习linux系统移植和驱动开发将有助于打通嵌入式整套流程。驱动虽然作为技术leader不一定要亲自动手,系统但对产品构架中的每一块业务和技术要有基本了解。
推荐
建议参考xun为的视频教程,教程过程清晰,适合拥有丰富知识基础的资深研发人员学习。该教程不陷入固有思维误区,也不需要理解imx6的庞杂汇报,直接以实现目标为目的,无需从裸机开始开发学习,所有步骤都解释得清清楚楚。结合多年相关从业经验,确实能够融会贯通。从业多年,首次推荐,因为确实非常好。
驱动
驱动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个驱动源码:Hello world!
步骤一:包含头文件
包含宏定义的头文件init.h,包括初始化和宏头文件,如module_init、module_exit等。
#include
包含初始化加载模块的头文件
步骤二:写驱动文件的入口和出口
使用module_init()和module_exit()宏定义入口和出口。
module_init(); module_exit();
步骤三:声明开源信息
告诉内核,本模块驱动有开源许可证。
MODULE_LICENSE("GPL");
步骤四:实现基础功能
入口函数
static int hello_init(void) { printk("Hello, I’m hongPangZi\n"); return 0; }
出口函数
static void hello_exit(void) { printk("bye-bye!!!\n"); }
此时可以修改步骤二的入口出口宏
module_init(hello_init); module_exit(hello_exit);
总结,按照四步法,spring的源码大全搭建了基础的驱动代码框架。
Linux驱动编译成模块
将驱动编译成模块,然后加载到内核中。将驱动直接编译到内核中,运行内核则会直接加载驱动。
步骤一:编写makefile
1 生成中间文件的名称
obj-m += helloworld.o
2 内核的路径
内核在哪,实际路径在哪
KDIR:=
3 当前路径
PWD?=$(shell pwd)
4 总的编译命令
all: 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make进入KDIR路径,当前路径编译成模块。
obj-m = helloworld.o KDIR:= PWD?=$(shell pwd) all: make -C $(KDIR) M=$(PWD) modules
步骤二:编译驱动
编译驱动之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内核源码要编译通过
驱动编译成的目标系统需要与内核源码对应,且内核源码需要编译通过。
2 内核源码版本
开发板或系统运行的内核版本需要与编译内核驱动的内核源码版本一致。
3 编译目标环境
在内核目录下,确认是否为需要的构架:
make menu configure export ARCH=arm
修改构架后,使用menu configure查看标题栏的内核构架。
4 编译器版本
找到使用的arm编译器(实际为arm-linux-gnueabihf-gcc,取gcc前缀):
export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5 编译
直接输入make,编译驱动,会生成hellowold.ko文件,ko文件就是编译好的驱动模块。
步骤三:加载卸载驱动
1 加载驱动
将驱动拷贝到开发板或目标系统,然后使用加载指令:
insmod helloworld.ko
会打印入口加载的printk输出。
2 查看当前加载的驱动
lsmod
可以查看到加载的驱动模块。
3 卸载驱动
rmmod helloworld
可以移除指定驱动模块(PS:卸载驱动不需要.ko后缀),卸载成功会打印之前的printk输出。
总结
学习了驱动的基础框架,为了方便测试,下一篇将使用ubuntu.编译驱动,并做好本篇文章的相关实战测试。
linux设备驱动程序——i2c设备驱动源码实现
深入了解Linux内核中的i2c设备驱动程序详解 在Linux内核中,i2c设备驱动程序的实现是一个关键部分。本文将逐步剖析其形成、匹配及源码实现,以帮助理解i2c总线的工作原理。 首先,熟悉I2C的基本知识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主从结构,设备通过从机地址寻址,十五共振指标源码其工作流程涉及主器件对从机的通信。了解了基础后,我们接着来看Linux内核中的驱动程序框架。 Linux的i2c设备驱动程序框架由driver和device两部分构成。当driver和device加载到内存时,会自动调用match函数进行匹配,成功后执行probe()函数。driver中,probe()负责创建设备节点并实现特定功能;device则设置设备的I2C地址和选择适配器,如硬件I2C控制器。 示例代码中,i2c_bus_driver.c展示了driver部分的实现,而i2c_bus_device.ko和i2c_bus_device.ko的编译加载则验证了这一过程。加载device后,probe函数会被调用,确认设备注册成功。用户程序可测试驱动,通过读写传感器寄存器进行操作。 在设备创建方面,i2c_new_device接口允许在设备存在时加载驱动,但有时需要检测设备插入状态。这时,i2c_new_probed_device提供了检测功能,确保只有实际存在的设备才会被加载,有效管理资源。 深入源码分析,i2c_new_probed_device主要通过检测来实现设备存在性,最终调用i2c_new_device,但地址分配机制确保了board info中的地址与实际设备地址相符。 至此,关于Linux内核i2c驱动的讨论结束。希望这个深入解析对您理解i2c设备驱动有帮助。如果你对此话题有兴趣,可以加入作者牧野星辰的Linux内核技术交流群,获取更多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Linux内核技术交流群:获取内核学习资料包,包括视频教程、lisp 画管段 源码电子书和实战项目代码
内核资料直通车:Linux内核源码技术学习路线+视频教程代码资料
学习直达:Linux内核源码/内存调优/文件系统/进程管理/设备驱动/网络协议栈
Linux USB 驱动开发实例(一)——USB摄像头驱动实现源码分析
Linux下的USB摄像头驱动实现源码分析,主要通过四个部分完成:设备模块的初始化与卸载、上层软件接口模块、数据传输模块以及USB CORE的支持。
一、初始化设备模块
模块初始化和卸载通过调用`module_init`和`module_exit`函数实现,关键数据结构为USB驱动结构,支持即插即用功能,通过`spca5xx_probe`和`spca5xx_disconnect`函数。
二、上层软件接口模块
基于V4L协议规范,通过`file_operations`数据结构实现设备关键系统调用,功能包括:Open打开初始化、Close关闭、Read读取数据、Mmap内存映射、Ioctl获取文件信息等。Open功能初始化解码器模块,Read功能主要将数据从内核空间传至进程用户空间。
三、数据传输模块
采用tasklet实现同步快速数据传递,通过软件解码模块在`spcadecode.c`上解压缩图形数据流,如yyuyv、yuvy、jpeg、jpeg至RGB格式。解码算法依赖于硬件压缩算法,最终需DSP芯片实现。
四、USB CORE的支持
使用系统实现的USB CORE层提供函数接口,如`usb_control_msg`、`usb_sndctrlpipe`等,实现对USB端点寄存器的读写操作。
总结,本Linux USB摄像头驱动源码分析覆盖了驱动的初始化、上层接口实现、数据传输及USB CORE支持,在线观看课程源码涉及C/C++、Linux、Nginx等技术点。学习资料包括视频教程、技术路线图、文档等,通过私信获取。课程包含C/C++、Linux、Nginx等后端服务器架构开发技术,为学习者提供全面指导。
Linux驱动(驱动程序开发、驱动框架代码编译和测试)
驱动就是对底层硬件设备的操作进行封装,并向上层提供函数接口。
Linux系统将设备分为3类:字符设备、块设备、网络设备。
先看一张图,图中描述了流程,有助了解驱动。
用户态:
内核态:
驱动链表:管理所有设备的驱动,添加或查找, 添加是发生在我们编写完驱动程序,加载到内核。查找是在调用驱动程序,由应用层用户空间去查找使用open函数。驱动插入链表的顺序由设备号检索。
字符设备驱动工作原理:
在Linux的世界里一切皆文件,所有的硬件设备操作到应用层都会被抽象成文件的操作。当应用层要访问硬件设备,它必定要调用到硬件对应的驱动程序。Linux内核有那么多驱动程序,应用怎么才能精确的调用到底层的驱动程序呢?
当open函数打开设备文件时,可以根据设备文件对应的struct inode结构体描述的信息,可以知道接下来要操作的设备类型(字符设备还是块设备),还会分配一个struct file结构体。
根据struct inode结构体里面记录的设备号,可以找到对应的驱动程序。在Linux操作系统中每个字符设备都有一个struct cdev结构体。此结构体描述了字符设备所有信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字符设备的操作函数接口。
找到struct cdev结构体后,linux内核就会将struct cdev结构体所在的内存空间首地址记录在struct inode结构体i_cdev成员中,将struct cdev结构体中的记录的函数操作接口地址记录在struct file结构体的f_ops成员中。
任务完成,VFS层会给应用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fd)。这个fd是和struct file结构体对应的。接下来上层应用程序就可以通过fd找到struct file,然后在struct file找到操作字符设备的函数接口file_operation了。
其中,cdev_init和cdev_add在驱动程序的入口函数中就已经被调用,分别完成字符设备与file_operation函数操作接口的绑定,和将字符驱动注册到内核的工作。
驱动程序开发步骤:
Linux 内核就是由各种驱动组成的,内核源码中有大约 %是各种驱动程序的代码。内核中驱动程序种类齐全,可以在同类驱动的基础上进行修改以符合具体单板。
编写驱动程序的难点并不是硬件的具体操作,而是弄清楚现有驱动程序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加入这个硬件。
一般来说,编写一个 linux 设备驱动程序的大致流程如下:
下面以一个简单的字符设备驱动框架代码来进行驱动程序的开发、编译等。
基于驱动框架的代码开发:
上层调用代码
驱动框架代码
驱动开发的重点难点在于读懂框架代码,在里面进行设备的添加和修改。
驱动框架设计流程:
1. 确定主设备号
2. 定义结构体 类型 file_operations
3. 实现对应的 drv_open/drv_read/drv_write 等函数,填入 file_operations 结构体
4. 实现驱动入口:安装驱动程序时,就会去调用这个入口函数,执行工作:
① 把 file_operations 结构体告诉内核:注册驱动程序register_chrdev.
② 创建类class_create.
③ 创建设备device_create.
5. 实现出口:卸载驱动程序时,就会去调用这个出口函数,执行工作:
① 把 file_operations 结构体从内核注销:unregister_chrdev.
② 销毁类class_create.
③ 销毁设备结点device_destroy.
6. 其他完善:GPL协议、入口加载
驱动模块代码编译和测试:
编译阶段:
驱动模块代码编译(模块的编译需要配置过的内核源码,编译、连接后生成的内核模块后缀为.ko,编译过程首先会到内核源码目录下,读取顶层的Makefile文件,然后再返回模块源码所在目录。)
将该驱动代码拷贝到 linux-rpi-4..y/drivers/char 目录下 文件中(也可选择设备目录下其它文件)
修改该文件夹下Makefile(驱动代码放到哪个目录,就修改该目录下的Makefile),将上面的代码编译生成模块,文件内容如下图所示:(-y表示编译进内核,-m表示生成驱动模块,CONFIG_表示是根据config生成的),所以只需要将obj-m += pin4drive.o添加到Makefile中即可。
回到linux-rpi-4..y/编译驱动文件
使用指令:ARCH=arm CROSS_COMPILE=arm-linux-gnueabihf- KERNEL=kernel7 make modules进行编译生成驱动模块。
加载内核驱动:
加载内核驱动(相当于通过insmod调用了module_init这个宏,然后将整个结构体加载到驱动链表中)。 加载完成后就可以在dev下面看到名字为pin4的设备驱动(这个和驱动代码里面static char *module_name="pin4"; //模块名这行代码有关),设备号也和代码里面相关。
lsmod查看系统的驱动模块,执行上层代码,赋予权限
查看内核打印的信息,如下图所示:表示驱动调用成功
在装完驱动后可以使用指令:sudo rmmod +驱动名(不需要写ko)将驱动卸载。
驱动调用流程:
上层空间的open去查找dev下的驱动(文件名),文件名背后包含了驱动的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此时用户open触发一个系统调用,系统调用经过vfs(虚拟文件系统),vfs根据文件名背后的设备号去调用sys_open去判断,找到内核中驱动链表的驱动位置,再去调用驱动里面自己的dev_open函数。
为什么生成驱动模块需要在虚拟机上生成?树莓派不行吗?
生成驱动模块需要编译环境(linux源码并且编译,需要下载和系统版本相同的Linux内核源代码)。也可以在树莓派上面编译,但在树莓派里编译,效率会很低,要非常久。
linux 5. ncsi源码分析
深入剖析Linux 5. NCSI源码:构建笔记本与BMC通信桥梁 NCSI(Network Configuration and Status Interface),在5.版本的Linux内核中,为笔记本与BMC(Baseboard Management Controller)以及服务器操作系统之间的同网段通信提供了强大支持。让我们一起探索关键的NCSI网口初始化流程,以及其中的关键结构体和函数。1. NCSI网口初始化:驱动注册
驱动程序初始化始于ftgmac_probe,这是关键步骤,它会加载并初始化struct ncsi_dev_priv,包含了驱动的核心信息,如NCSI_DEV_PROBED表示最终的拓扑结构,NCSI_DEV_HWA则启用硬件仲裁机制。关键结构体剖析
struct ncsi_dev_priv包含如下重要字段:
request表,记录NCSI命令的执行状态;
active_package,存储活跃的package信息;
NCSI_DEV_PROBED,表示连接状态的最终拓扑;
NCSI_DEV_HWA,启用硬件资源的仲裁功能。
命令与响应的承载者
struct ncsi_request是NCSI命令和结果的核心容器,包含请求ID、待处理请求数、channel队列以及package白名单等。每个请求都包含一个唯一的ID,用于跟踪和管理。数据包管理与通道控制
从struct ncsi_package到struct ncsi_channel,每个通道都有其特定状态和过滤器设置。multi_channel标志允许多通道通信,channel_num则记录总通道数量。例如,struct ncsi_channel_mode用于设置通道的工作模式,如NCSI_MODE_LINK表示连接状态。发送与接收操作
struct ncsi_cmd_arg是发送NCSI命令的关键结构,包括驱动私有信息、命令类型、ID等。在ncsi_request中,每个请求记录了请求ID、使用状态、标志,以及与网络链接相关的详细信息。ncsi_dev_work函数:工作队列注册与状态处理
在行的ncsi_register_dev函数中,初始化ncsi工作队列,根据网卡状态执行通道初始化、暂停或配置。ncsi_rcv_rsp处理NCSI报文,包括网线事件和命令响应,确保通信的稳定和高效。扩展阅读与资源
深入理解NCSI功能和驱动probe过程,可以参考以下文章和资源:Linux内核ncsi驱动源码分析(一)
Linux内核ncsi驱动源码分析(二)
华为Linux下NCSI功能切换指南
NCSI概述与性能笔记
浅谈NCSI在Linux的实现和应用
驱动probe执行过程详解
更多技术讨论:OpenBMC邮件列表和CSDN博客
通过以上分析,NCSI源码揭示了如何构建笔记本与BMC的高效通信网络,为开发者提供了深入理解Linux内核NCSI模块的关键信息。继续探索这些资源,你将能更好地运用NCSI技术来优化你的系统架构。
在谷歌云上高速编译安卓AOSP ROM、驱动、内核并完成刷机
感谢肉丝大佬文章 anquanke.com/post/id/... 乌师傅 谷歌云和驱动的建议 众多翻阅过的博客文章
选择服务器时,可能遇到配额不够的问题。点击申请配额,然后提交申请,等待配置完成。
同步源码时,可以选清华或谷歌源。若操作于谷歌云,则使用谷歌同步源码。指定版本同步时,注意输入y并选择正确的版本。Pixel对应Android 的tag是android-.0.0_r2,build id为QP1A..。确保版本无误,避免后续刷机失败。
htop显示多个cpu运转,cpu使用率为0表示同步完成。
下载驱动,忽略此步骤若无需刷机。Pixel机型对应QP1A..的驱动下载并解压,生成vendor文件夹,内容需复制至AOSP源代码目录。
编译AOSP源码需安装OpenJDK 8,避免使用非SUN JDK1.8导致的编译错误。遇到问题时,执行特定命令初始化编译环境。等待编译,个cpu的谷歌云环境下,编译时间只需几分钟。
编译完成后,系统镜像位于当前目录的out/target/product/sailfish/下。
编译内核,当前版本为3.,分支为gdce。选择内核版本,切到对应分支,开始编译。编译完成后,文件位于指定位置。
刷机编译过程需耐心,重要的是编译速度。谷歌云提供+的cpu,加快编译。源码编译问题多由环境依赖引起,耐心解决。
总结,刷机编译耗时两天,遇到诸多坑点。关键在于编译速度。谷歌云的高cpu配置有助于加速编译过程。环境依赖问题需细心排查,耐心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