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源码方式安装特定版本 Linux Kernel 步骤
2.Github上Fork开源代码,源码本地二次开发,解析保持源码同步
3.解Bug之路-Nginx 502 Bad Gateway
4.kong 网关插件快速开发指南
源码方式安装特定版本 Linux Kernel 步骤
源码方式安装特定版本Linux Kernel 步骤详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通过源码方式安装指定版本Linux Kernel(本文以6.2.0版本为例)的源码步骤。在安装过程中,解析您需要下载软件仓库(upstream),源码配置内核以适应特定需求,解析无授权建站源码并最终完成内核的源码安装。此外,解析您将学习如何更新Grub配置以确保系统使用新内核启动。源码
安装前准备:确认操作系统为RHEL(Linux)环境,解析并拥有root权限。源码所有命令默认在root权限下执行。解析确保基础的源码Linux开发工具已安装,安装过程中如需补充工具则会自动进行。解析
步骤1:下载并切换到特定版本的源码Linux Kernel仓库
1.1 下载Linux Kernel仓库至/home目录,后续命令将自动安装于适当位置,无需更改文件名。对于6.2.0版本,无需特别修改文件名。采购营销源码
步骤2:配置内核以自定义属性
2.1 使用配置工具自定义内核属性。有多种方式:完全重新配置或导入并修改之前的配置文件(.config),最终生成新的配置文件(.config),旧配置文件则命名为(.config.old)。
步骤3:编译Linux Kernel生成bzImage文件
步骤4:默认安装Linux Kernel模块,存储于/lib/modules文件夹。
步骤5:安装Linux Kernel,自动安装至/boot文件夹下,包含System.map-6.2.0-upstream、initramfs-6.2.0-upstream.img、vmlinuz-6.2.0-upstream,更新链接关系至新生成文件。
更新Grub配置
1.1 设置启动内核,使用--set-default参数后跟启动的Linux Kernel版本。
1.2 选择启动cmdline(非必要),使用--remove-args和--args参数添加或删除cmdline参数。
1.3 查看Grub配置。
1.4 生成新的jquery前端源码Grub配置文件,位置根据服务器启动方式决定。
重新启动计算机并配置Linux Kernel
若服务器包含其他Linux Kernel版本,指定特定版本内核并设置启动命令行参数。
1.1 修改启动命令行参数(若需要)。
1.2 重新安装Linux Kernel,删除旧版本文件。操作原因:安装过程自动链接相关文件,重新设置链接关系。删除旧文件标记为.old。
1.3 重新生成/boot/grub/grubenv文件,并验证配置。
1.4 重启计算机。
检查安装结果
通过命令检查Linux Kernel版本,确认安装过程无误。
本文详细介绍了源码方式安装特定版本Linux Kernel的完整步骤,包括下载仓库、配置内核、编译及安装内核,tree的源码以及更新Grub配置。最后,通过重启计算机验证安装结果。希望此指南能够帮助您顺利完成Linux Kernel的安装。
Github上Fork开源代码,本地二次开发,保持源码同步
在Github上,获取并利用开源代码进行本地二次开发是一项常见操作。首先,你需要通过Fork功能复制一个大佬的开源代码仓库,这就像克隆一个项目,让你可以在不影响原始项目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或贡献代码。要实现这一点,只需简单地执行两个步骤:
1. Fork仓库:复制链接后,使用git clone命令,将仓库克隆到本地,例如:`git clone /YOUR-USERNAME/origin-repo.git`
2. 同步本地副本:为保持与原始仓库同步,你需要配置git。敏感资金源码通常,这涉及设置upstream指向主仓库,然后使用git pull从upstream获取更新。如果你想将这些更改推送到你的Fork仓库,还需要执行一次`git push`操作。
通过这些步骤,你就可以在本地对Fork的源代码进行修改,并确保与原始代码库保持同步。这是开源社区中协作开发的基础实践,帮助开发者们扩展和改进现有的开源项目。
解Bug之路-Nginx Bad Gateway
读过Linux内核源码的好处,尤其在处理问题时,能迅速识别现象、原因及解决方案。以解决Linux TCP协议栈源码中的问题为例,有流畅的感觉。
现象描述:对自研的dubbo协议隧道网关进行压测时,两端网关为gateway1和gateway2,压测过程中gateway1出现大量报错,而gateway2无问题。
网关情况分析:gateway2的负载情况良好,无瓶颈迹象。Nginx所在机器CPU利用率接近%,Nginx的4个Worker分别占了一个核,CPU被吃满。去掉Nginx后,Gateway1和Gateway2直连,压测TPS飙升。
Nginx日志分析:发现大量报错,确为Nginx问题。通过阅读TCP源码,发现是端口号耗尽导致的。
原因分析:Nginx upstream和后端Backend默认为短连接,大量请求流量产生大量TIME_WAIT连接,占据端口号,而TIME_WAIT连接需1分钟左右才能被Kernel回收。
解决方案:调整端口号范围、将tcp_max_tw_bucket调小、开启tcp_tw_reuse等。Nginx upstream改成长连接也是一种有效方案。
总结:解决线上问题,内核参数调优和阅读内核源码有重要意义,能帮助我们避开一些坑。
kong 网关插件快速开发指南
通过使用kong网关插件,开发流程变得简单明了且高效。kong插件项目主要包含三个文件:handler.lua负责处理插件逻辑,schema.lua定义配置文件,而rockspec文件用于插件安装。逻辑处理代码根据openresty的不同处理阶段分为不同函数,根据插件功能只需在相应函数内添加自定义业务逻辑。
以开发一个简单的灰度发布流量分发插件为例,其功能仅是根据http request头中的Authorization值,将流量分发至不同后端服务器。该插件配置包含两个选项:pattern和upstream。如果Authorization值匹配pattern,请求将代理至相应upstream。
首先,为插件命名为“huidu”,修改模版项目目录为“huidu”。接着,修改schema.lua添加配置代码,然后在handler.lua中添加处理逻辑。由于huidu插件逻辑只需在access阶段执行,可以移除多余注释和代码。至此,代码开发阶段完成。
进行插件安装调试。假设已搭建本地开发环境,手动指定目录安装插件。修改kong.conf文件配置插件,保存后启动kong。在启动日志中确认加载了插件。通过konga界面配置插件,创建服务并安装插件。配置后,数据将保存在kong后端数据库的plugins表中。进行测试以验证插件效果。
在测试阶段,若请求匹配插件配置,响应应符合预期;若不匹配或代码有误,则流量将走服务本身配置的upstream。配置后的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
在正式环境部署时,通过luarocks安装插件。编辑rockspec文件修改配置,注意查看本地和linux安装路径差异。安装完成后,运行kong restart生效。开发完成后,建议参考官方插件开发文档和kong自带插件库源代码,优化插件功能。
基于此流程,简单功能的插件开发效率较高,可实现一天一个。开发时,应避免功能逻辑过于复杂,保持简单实用。示例插件代码和官方开发文档可参考指定链接。
2024-12-23 00:57
2024-12-23 00:48
2024-12-23 00:39
2024-12-23 00:11
2024-12-22 23:59
2024-12-22 23:44
2024-12-22 23:30
2024-12-22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