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羅盤針
跨入異界,性別性與共享時空:台灣偽娘的主體重構性別越界
偽娘與遊戲
遊戲與偽娘密切關連,尤其二、生命世界時空三十歲的跨入姊妹熟悉的流行文化,四十多歲的異界雯麗也是資深玩家,在知名媒體網路平台的共享基于MDUI的博客源码專欄撰文介紹老電玩文化。遊戲不只是台灣生活的比喻,我遇到許多姊妹常常在玩遊戲:桌上遊戲、偽娘電視遊戲機、性別性與手機遊戲等等。主體重構
甚至曾有偽娘基地的生命世界時空姊妹在聽我表明研究意圖後開玩笑地說:「如果不玩遊戲,就沒辦法瞭解我們這群人。跨入」「我們這群人」除了指偽娘,異界也指台灣社會稱為「宅男」的共享日本ACG次文化愛好者,源於日文「御宅族」;或者就如字面上的台灣意義,指的是正在玩遊戲的人。這三種解釋在田野的情況往往同時成立。因此我認為可嘗試以遊戲來理解偽娘。
偽娘在遊戲中的位置大致分兩種:角色與玩家。有些人將作為偽娘理解成遊戲,偽娘是一種角色扮演的狀態;但偽娘也可以是參與者玩遊戲之前已經具備的身份,用來與其他參與者建立遊戲世界之外的社會關係,即偽娘是玩家本身的性質之一。將偽娘的實踐視為一種遊戲直觀上不難理解,一般會將這種行為和ACG次文化的cosplay連結,很多偽娘是cosplay愛好者。
cosplay次文化有一個新造的英文詞彙「crossplay」(結合crossdress與cosplay)即扮演與自身原生性別特徵相異的角色,【註1】角色的來源分為具體的ACG作品,或護士、女僕等特定的形象,共同處是不追求貼近現實,而是在現實中物質性地體現二次元的想像。【註2】
不過,java 枚举 源码如果從偽娘社群的觀點,cosplay是外貌打造的其中一個選擇及一組技術,有人將這種化妝技術(簡稱cos妝)視為日常妝容的進階版,也有人是先接觸cosplay之後才嘗試日常女裝打扮,這與cosplay次文化在台灣的發展相較於偽娘更加成熟有關,尤其是提供替消費者化妝服務的代妝生意。
另一種說法則是如前述Poko將偽娘比擬為角色扮演類型(RPG)的線上遊戲,遊戲最初的步驟一般是設定自己的角色,不僅可以選擇性別,有些遊戲可以對五官、身材進行調整,甚至是選擇妝容、髮色與衣著的細節等等,就像是待在一個化妝間。而在現實世界中,當偽娘完妝出門,彷彿踏入一場自二十世紀末開始流行的大型多人線上角色扮演遊戲(MMORPG)。【註3】
基地的老闆娘也因此將基地稱為姊妹的「新手村」,即遊戲當中提供初學者熟悉基本操作、練習技能、適應環境的地方。除了新手村,偽娘的話題也借用其他線上遊戲的概念,其中我想特別討論的有兩個例子:「課金」(源自日文kakin,意思是收費)與「技能樹」(technology tree/research tree)。
「課金」一詞在玩家之間用來指稱遊戲中的消費行為,將現實生活的金錢投入線上平台換取虛擬世界的資源。投入大量金額者被戲稱「課長」。【註4】
在此要討論的則是強調反面的遊戲玩法——不課金。這與網路遊戲運營商的營利模式有關,除了付費(pay to play)的遊戲,許多運營商採用免費(free to play)的gradle打包源码模式,在玩家下載程式(到手機或電腦)、註冊帳號甚至進入遊戲的過程都不會收費,藉此吸引大量的玩家,但是遊戲整體環境被塑造成鼓勵玩家頻繁消費以達到更好的體驗。
以角色扮演遊戲而言,改變外觀、強化能力及換取更珍貴的資源往往是消費的動機。在玩家社群除了有高度消費意願的課長,也有所謂的「無課玩家」,也就是不投入現實的金錢,依其他方式獲取遊戲資源,消耗自己的身心與時間等成本(又稱為「肝」)。無課玩家與課長最常被再現的形象就是前者粗布短衣、顏色單調、缺乏設計,後者則是衣著華麗、五彩斑斕甚至有動畫特效等等。
實際上,許多遊戲的機制讓無課玩家也有機會擁有別緻的造型,【註5】只是必須付出更多的時間與心力進行在遊戲中的勞動。
在基地的偽娘說自己是無課玩家,不是指完全沒有花錢,畢竟無論服裝、化妝品、假髮乃至於基地的空間皆非免費。這個說法一方面表示自己是憑努力精進化妝技術才得以呈現女性化的外觀,另一方面也在感嘆自己不若其他姊妹有經濟條件可以負擔醫美手術、微整型,或者是像一些跨性別者選擇就醫接受荷爾蒙治療來調整內分泌,進而達成身體樣貌的改變。
暫且不論這些比較對象實際的狀況為何,無課玩家的kaldi的源码說法,讓偽娘肯定自己付出的價值。而無課玩家與課長的差異不完全能以經濟能力解釋,還涉及不同的遊戲心態,並享受不同的樂趣。作為一種遊戲,趣味(fun)、娛樂(entertainment)是重要的價值,而偽娘的樂趣源於以自身展開女性為中心的美學體現(embodiment),這不是一件可以輕鬆達成的事。
Poko就提到,女裝雖然是休閒興趣,但是一項很花成本、認真經營的興趣。此外,她從中結交許多偽娘朋友,有些姊妹熟識之後即使不化妝也能相約出遊。
「技能樹」則是指角色扮演遊戲中以樹狀結構圖呈現玩家可以選擇發展的不同技能方向。不同的技能之間主要具有兩種關係:一種是垂直單向的關係,習得基礎技能作為前提,才能再學習進階的技能,例如前述先會基本化妝技巧再學cos妝(改變外貌的程度較大);另一種則是水平分岔的關係,複數技能如歧出的樹枝,共享同樣的基礎卻朝相異的方向升級,衍生各自對不同細節的強調,而遊戲機制的設計往往讓玩家必須取捨,沒有辦法掌握所有的技能,例如需要花費點數才能學習技能,玩家不得不分配有限的點數。
樹狀結構本身可能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然而我想指出,技能樹作為一種分類邏輯,有助於解釋偽娘如何承認在姊妹之間、类目选择源码不同性別越界實踐之間存在差異的同時,又將所有行為以即實踐者視為皆在同一網絡之內互相連結,以此發展包容性的姊妹認同,而不是落入非此即彼、強調真假虛實的分別甚至排他的二元對立範疇。【註6】
有別於多元性別的身份政治透過強調差異來形成內外邊界,我在田野中更直接的感受是偽娘與許多次文化之間存在親近的關係:cosplay、蘿莉塔、BDSM等等,而技能樹是一個很不錯的比喻。
小米是一位自我描述為戀物癖的偽娘姊妹,她的貼文(2021)提到變裝是一個龐大複雜的技能樹,其中除了必點的技能,她的點數都花在奇怪的地方,例如吊帶襪、長手套、面具,這些都是非常小眾的領域,即使是偽娘也很少人會去接觸。不過,她期許這些技能在未來改版能成為主流,讓不同方向之間更平衡。「改版」(revision)也是線上遊戲的概念,指的是調整遊戲的機制或基礎數值以改變遊戲內部的生態,通常目的是追求平衡,在這裡作為比喻強調環境歷史變遷的面向。
文末小米表示為了要有「可打怪的戰鬥力」出門,目前服裝也只能盡可能地符合大眾觀感。技能樹的說法引起其他姊妹產生共鳴並留言,其中的話題也與前述討論有關。例如一位姊妹說:「點技能就是一個坑」,小米回覆:「有的還得付費解鎖呢,不然永遠點不到」,這涉及課金的概念。另一位姊妹則說自己很多年過去都還只是新手,練功時間太少;還有一位姊妹雖然有時間登入,但認為自己是點數不夠,無法開啟高階領域的技能。
以上這些說法都是以線上遊戲來解釋偽娘,將偽娘視為角色,簡單來說是「在玩偽娘的遊戲」。接著討論另一種狀況:玩遊戲(尤其是電玩)的偽娘。
將偽娘比喻為遊戲的說法暗示人存在線下現實世界與線上虛擬世界的兩種身份。不過實際上玩遊戲時,偽娘的身份往往並非進入遊戲之後才形成,而是先將自己再現為「偽娘玩家」,不僅以女裝示人,也經營一個虛擬的身份。
舉個例子,研究北美cosplay次文化的Rachel Leng提到(2013)一位擅長crossplay扮演女性角色的加拿大男性Danny,他在網路經營的女性身份名為Lialina,作品都以Lialina的帳號發布在網路平台,擁有許多粉絲。Danny不會在網路上透露任何與他本人有關的資訊,希望網友認為Lialina就是一位女性。在這個案例中,Lialina不是遊戲內的角色,而是扮演角色的女性cosplay玩家,而Lialina是身為男性的Danny在遊戲之前就創造的形象。
我曾經在基地遇到一位付費請老闆娘幫忙化妝的姊妹,當我問及完妝後的行程,她說要去和玩線上遊戲認識的網友見面吃飯,她都給這些人偽娘身份的聯絡方式,他們只會看見她通訊軟體的女裝照片。但並不是所有偽娘都在試圖隱藏,偽娘蝦蝦玩線上遊戲選擇女角,並向其他熟識的玩家坦白自己平日生活是男生,不過希望在遊戲中希望能被大家當成女生對待。
另一位偽娘佳佳當時是蝦蝦的網友,認為應該遇上了「同類」,於是私下聯絡並推薦她來基地。我見到蝦蝦的時候她正在參加一位偽娘的生日送別會(儘管兩人並不認識),與其他姊妹一起玩桌遊。還有姊妹以偽娘身份擔任遊戲直播實況主。這些例子中偽娘並不是遊戲設定的一部分,而是進入遊戲世界的轉換過程,性別越界與遊戲的內容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也反映出「遊戲」是讓女裝可能體現的場合。
另外,關於偽娘身份揭露與否,值得一提的是2000年左右在線上遊戲流行出現的「網路人妖」。
線上遊戲的玩家社群對「網路人妖」都不陌生,日文網路用語稱作nekama(ネカマ,ネットおかま的簡寫,字面意思即網路人妖),即男性玩家在遊戲中經營女性身份,除了以女性角色外觀示人,交談時也採取符合多數異性戀男性幻想的女性說話方式,吸引其他男性玩家建立虛擬世界的親密關係,進而獲取資源,之後再拋棄對方,因而衍生「老公,我要去當兵了」的笑話。
背景是人們認為女性玩家在遊戲中往往更容易得到男性的幫助,這與社會學者提出的「父權紅利」(patriarchal dividend)有關(Connell 1995)。
儘管不是所有選擇女角的男性玩家都是出於謀利的動機,網路人妖仍常被視為一種詐騙,甚至網路社群還有流傳教導男性如何分辨的秘訣。網路人妖是他人揭露之後才冠上的罵名,我還沒有遇過姊妹自稱網路人妖。而偽娘則不同,許多人不會害怕公開自己在現實世界的性別身份是男性,甚至主動提醒自己是偽娘,以自己能以原生男性的身體再現理想的女性化美感為傲。
偽娘追求的不是透過吸引力來取得資源,而是吸引力本身。這種吸引力雖然有可能勾起其他異性戀男性的慾望,但並非核心動機。偽娘雯麗提到,偽娘次文化進入大眾的視野為今日的網路社群帶來以正面角度理解女裝行為的可能性,有別於網路人妖過去給人的負面印象。這也說明遊戲玩家與偽娘很難全然躲進虛擬環境的界線內,其中的人際互動發展仍涉及現實世界的社會關係建立。
Johan Huizinga在遊戲研究的經典Homo Ludens(1938)提出,遊戲是人類文化的起源與基本形式。如果說偽娘的平行時空是對於過去受父權限制的男性人生經歷尋求療癒、修復、補償,那麼盼望青春以及用遊戲的心態看待女裝,可以說是一種朝向未來的想像,具有創新與改造的意圖——不僅是轉換自身,也擴及對於現實社會與世界的重塑。2022年4月,一個以台北某地居民為主的社群平台有人偷拍一位外出用餐的偽娘並批評其為噁心的人妖。其他姊妹隨即「抵達戰場」質疑發布者,也許對她們而言,這僅僅是又一項待參與的任務。
註釋
[1] 由男生扮女性角色可能會是更簡單的說法,不過現在也有「偽娘」角色的cosplay。即角色在作品的設定原本就是「偽娘」,例如台灣偽娘經常扮演的是《Fate/Apocrypha》的角色Astolfo。
[2] 舉個例子,cosplay的護士服造型與實際從事醫療照護業的服裝相去甚遠,通常更強調性感。
[3] 由每人扮演一個角色與他人互動的遊戲其實已經不是最熱門的類型,取而代之的是每位玩家擁有多個角色的手機遊戲,以抽的方式獲得角色。後面提到的課金在兩種遊戲的意義也不同。
[4] 「台幣戰士」的稱呼也很流行。
[5] 這與不同遊戲的系統設計以及遊戲環境的歷史演化有關。改變外觀的遊戲術語MOD(模組)是modification的縮寫。MOD是許多遊戲的一部分,而販售改變外觀的模組作為營利方式則是後來的發展。
[6] 偽娘與跨性別的關係是跨性別社群爭論的議題,有些跨性別宣稱變性才是真正的想當女人、真正的女人不會像偽娘穿絲襪、偽娘扮演的女生都只是男生的幻想等等。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性別、主體性、與重構生命世界》,群學出版
作者:方怡潔、呂玫鍰、趙恩潔等人
主編:黃應貴、林開世
- TAAZE讀冊生活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在新自由主義化的政經條件下,不同性別、世代及年齡者,會如何重新去界定性、性別與性別認同?本書並非是要探究女性認同與不平等結構的問題,而是探討一般人在追求個人整全性自我的過程中,如何透過對性別實踐在不同的時空脈絡中的改變,來摸索當代主體打造的計劃之可能性。
本書透過民族誌個案的分析,來詮釋不同世代的男性、女性,如何用不同的方式區辨出不同意義的性、愛、與性別;並且說明他們如何透過各種性別實踐,在當代資本主義所形塑的生活世界中,找到安身處世的空間,並將變動不安、對立矛盾的情境,轉化為繼續重整生命的條件。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