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源码理解http层和tcp层的报文报文keep-alive
2.pop3协议解析及代码实现
3..NET源码解读kestrel服务器及创建HttpContext对象流程
4.autosar E2E 源码解析
5.正点原子lwIP学习笔记——ICMP协议
6.syslog协议解析源码实现及Wireshark抓包分析
通过源码理解http层和tcp层的keep-alive
理解HTTP层与TCP层的keep-alive机制是提升网络通信效率的关键。本文将通过源码解析,解析解析深入探讨如何在HTTP与TCP层实现keep-alive功能。源码
1.
HTTP层的工具keep-alive
以nginx为例,解析HTTP报文时,报文报文若客户端发送了connection:keep-alive头,解析解析易语言随机选取源码则nginx将维持此连接。源码配置中设定的工具过期时间与请求数限制,通过解析头信息与设置全局变量实现。报文报文
在解析HTTP头后,解析解析通过查找配置中的源码对应处理函数,进一步处理长连接。工具当处理完一个HTTP请求时,报文报文NGINX将连接状态标记为长连接,解析解析并设置相应标志。源码当连接达到配置的时间或请求数限制时,NGINX将关闭连接,释放资源。
2.
TCP层的keep-alive
TCP层提供的keep-alive功能更为全面,通过Linux内核配置进行调整。默认配置与阈值设定共同作用于keep-alive功能。
通过setsockopt函数可动态设置TCP层的keep-alive参数,实现不同场景下的keep-alive策略。超时处理通过系统内核函数完成,确保在长时间无数据传输时,能够及时释放资源,避免占用系统连接。账套系统源码
总结:HTTP层与TCP层的keep-alive机制通过不同方式实现长连接的维护与管理,有效提高了网络通信的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深入理解其源码实现,有助于在实际应用中更灵活地配置与优化网络连接策略。
pop3协议解析及代码实现
POP3,作为电子邮件接收的最新标准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客户端/服务器通信协议,由RFC规范。它允许客户端通过两个默认端口与服务器交互,执行一系列文本命令来获取邮件。 客户端向POP3服务器发送的命令包括:USER: 用于登录,用户名和密码以明文形式传输。
PASS: 输入密码,成功后进入处理阶段。
STAT: 显示邮件数量和大小,提供邮件状态信息。
LIST: 列出邮件摘要,显示每封邮件的大小和编号。
RETR: 下载邮件内容,服务器会显示成功响应和邮件大小。
QUIT: 结束会话,完成通信。
例如,通过Wireshark抓包,可以看到服务器对每个命令的响应,通常以"+OK"或"-ERR"开头,设计源码与素材具体信息如邮件数量、大小或错误原因。 在实际操作中,如telnet到POP3服务器(如"telnet pop..com "),在输入相应的命令后,会得到服务器的确认或错误反馈。重要的是,密码在通信过程中是明文传输的,应谨慎处理。 要获取完整的源代码和报文示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程序猿编码,或直接联系作者获取更多信息(微信号c)。.NET源码解读kestrel服务器及创建HttpContext对象流程
深入理解.NET中HTTP请求处理流程及Kestrel服务器和HttpContext对象创建
从用户键入请求到服务器响应,整个过程涉及多个协议层次和网络设备。客户端浏览器首先尝试从本地缓存中查找目标服务器的IP地址,若未找到则向DNS服务器发起查询。DNS服务器递归查询上级服务器直至找到目标IP。TCP连接建立后,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报文,通过多次层次解析,数据从HTTP报文流转至目标服务器。服务器处理请求,生成HTTP响应报文,最终返回客户端。
Kestrel作为.NET默认Web服务器,负责处理HTTP请求与响应。国内gpt网站源码HttpContext对象保存请求信息,包括授权、身份验证、请求、响应、会话等。每个HTTP请求都初始化一个新HttpContext对象。
创建HttpContext对象的关键步骤涉及主机构建器、Kestrel服务器配置、启动主机以及监听HTTP请求。在Program中使用CreateBuilder方法创建主机构建器,并配置所需设置与服务。Kestrel服务器通过UseKestrelCore方法应用到主机构建器上下文。启动主机后,监听HTTP连接,创建并处理HTTP连接和请求的中间件。
HTTP/2帧解析核心处理流程包括读取、解析帧数据、头部解码、流管理及请求执行。循环读取数据、处理帧、管理请求流并执行操作。ProcessRequests方法创建HttpContext对象,初始化上下文信息与请求、响应对象。酷狗ui源码
理解HTTP请求数据流转、Kestrel服务器工作原理及HttpContext对象创建,有助于清晰认知整个运作流程。深入研究这些组件,可快速定位问题或定制扩展功能。
autosar E2E 源码解析
在多年的实践应用中,我们曾利用E2E技术来确保车速和转速信息的准确性,通过在报文里加入Check和RollingCounter信号,监测信号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虽然起初可能觉得这种额外的使用是资源浪费,但其实是对总线负载的有效管理。E2E的核心其实并不复杂,本质上是CRC校验和滚动计数器的结合,不同厂商可能在位序和配置上有所差异,但原理相通。
具体到源码操作,发送E2E报文的过程如下:首先从SWC获取E2E信号值,然后通过vector库进行处理,校验AppData的指针,配置报文,组织msg,更新E2E buffer,并进行CRC和滚动计数器的更新。最后,通过RTE接口发送信号。
接收E2E报文则与发送过程相反,包括准备接收缓冲区,调用库函数读取数据,验证数据和计数器,将接收到的数据结构赋值,检查接收和本地滚动计数器的匹配,以及校验CRC结果。整个过程旨在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正点原子lwIP学习笔记——ICMP协议
ICMP协议是一个网络层协议。一个新搭建好的网络,通常需要先进行一个基本的测试,以验证网络是否畅通;但IP协议并不提供可靠传输。如果数据包丢失了,IP协议并不能通知传输层是否丢失以及丢失的原因。因此,我们需要ICMP协议来完成这样的功能。
总结来说,为了更有效地转发IP数据报和提高交付成功机会。
ICMP协议类型与结构:对于ICMP协议中的差错报告报文,在lwIP中实现的是目的不可达以及超时的报文;对于超时报文,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生存时间TTL(在IP首部中),另一种是分片传输中,接收到一个分片后的超时等待时间超时;ICMP协议中的询问报文,lwIP实现的则是回送请求/应答报文。
无论是差错还是询问报文,前4个字节是一样的:第一个是类型,第二个是代码,例如超时就是0/1,0代表生存时间为0、1则是超时等待时间为0;后两个是校验和;之后的4个字节则是取决于ICMP报文的类型;整个ICMP的数据部分,长度取决于类型;整个ICMP报文是在网络层,可以说IP数据包包含了IP首部以及ICMP报文。
ICMP差错报文用于检测IP数据报在传输过程中的异常信息(目的不可达、源站抑制、重定向、超时、参数错误)。
ICMP类型为3,则代表了是目的不可达;lwIP实现了代码值2、3、4的差错;ICMP类型为则代表了是超时错误;代码值0代表传输期间生存时间为0,1代表数据报组装期间生存时间为0。
ICMP查询报文用于诊断两个网络设备之间是否能够通信。
lwIP只处理ICMP类型0/8,代表了回显请求/应答;目的主机收到ICMP回送请求报文后立即回送应答报文,若源主机能收到ICMP回送应答报文,则说明到达该主机的网络正常(PING)。
ICMP报文数据结构:以上结构体位于icmp.h中;包括有ICMP的类型、代码、校验和、标志符以及序号五个变量。
差错报文中,前4个字节是类型、代码和校验后;后4个字节全为0;然后传输的数据就是因其差错的IP首部以及他的pbuf的前8个字节的数据;查询报文的前4个字节与差错报文一样;后4个字节中,2格式标识符,2个事序号;数据部分则是请求报文发送和应答报文重复(就是类型为8,就是回送请求,直接把类型改为0,变成回送应答)。
lwIP只实现目的不可达、超时差错报文,它们分别为icmp_dest_unreach和icmp_time_exceeded函数;这两种差错报文都是调用icmp_send_response发送;其源码和注释如下:
以上源码的逻辑,就是根据当前的type和code判断处理方式,判断得到是差错报文,就把被丢弃数据包的pbuf中的IP首部和前8个字节数据拷贝到差错报文中(同样也是一个pbuf)。
请求报文发送,应答报文重复。简单来讲,应答包是在请求包的基础上修改得来;查询报文的源码和注释如下:
总结来说,ICMP的回送请求,把ICMP结构体的type从8改成0,然后把pbuf的payload上移个字节,添加IP首部,就变成了回送应答包。
这一篇的源码还是比较简单易懂的,没有太多要F跳转的内容,总的原理也比较清晰。
至此,lwIP的大部分协议都学完了,还剩下TCP和UDP协议,现在的lwIP框架如下:
syslog协议解析源码实现及Wireshark抓包分析
对syslog协议进行解析,了解其发展史与新标准RFC。RFC取代了RFC,对syslog协议进行了改进,特别是遵循了RFC的时间戳规范,确保消息中包含年份、月份、日期、小时和秒。
Syslog协议由Eric Allman编写,通过UDP端口通信。协议的PRI部分以“<”开始,包含设施(Facility)和级别(Level)。Facility为Unix系统定义,预留了User(1)与Local use(~)给其他程序使用。Level指示消息优先级,数值在0到7之间。
VERSION字段表示协议版本,用于更新HEADER格式,包括添加或删除字段。本文件使用VERSION值“1”。TIMESTAMP字段遵循[RFC]格式,提供时间戳,需包含年份。
HOSTNAME字段标识发送系统日志消息的主机,包含主机名与域名。APP-NAME字段标识设备或应用程序发出消息,用于过滤中继器或收集器上的消息。PROCESS ID字段提供流程名称或ID,用于检测日志不连续性。MESSAGE ID字段标识消息类型,用于过滤中继器或收集器上的消息。
实现syslog协议解析,通过Wireshark抓包分析字段含义。Syslog在UDP上运行,服务器监听端口,用于日志传输。遵循的规范主要有RFC与RFC。RFC目前作为行业规范。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程序猿编码,获取syslog源代码和报文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