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Elsevier Latex版本 提交修回的码保踩坑经验
2.LaTeX的基本概念
3.LaTex - Algorithm代码
4.lyx å¦ä½ç¼è¾latex代ç
5.LaTeX环境配置笔记(数模必备技能+1)
Elsevier Latex版本 提交修回的踩坑经验
提交Elsevier系统中的Latex版本稿件时,可能遇到多种坑。码保以下为避免和解决这些常见问题的码保经验,以帮助初次接触或修订稿件的码保同仁。
在EM系统中提交稿件时,码保需注意提交两个版本的码保纽瑞优溯源码扫不出来稿件:一个是“clean version”,即未做修改的码保原始稿件源代码;另一个是“with changes marked”,允许提交PDF或.doc格式,码保非源代码形式。码保切记,码保不要同时为两个版本提交Latex源代码文件,码保系统只能处理一个.tex文件。码保在“clean version”中提交源代码,码保而“with changes marked”的码保版本则需以PDF或.doc形式上传。
在提交的码保Latex源代码中,务必在.tex文件结尾注释或删除特定命令,避免影响参考文献的正确显示。具体而言,需要将结尾处的某些特定命令注释掉或删除,以确保参考文献条目能够正确生成并粘贴到.tex文件末尾,形成.bbl文件,随后在文件末尾添加相应的.bbl内容。
编译失败时,EM系统可能丢失部分文件,psk加密源码如和highlights。在遇到编译失败后,务必重新检查上传的文件是否齐全,若发现缺失,应立即重新提交。尽管Elsevier技术支持表示在某些场景下存在此类问题,但他们建议人工检查以确保文件完整。
提交后生成的文件中出现特定错误信息时,应重点检查上述三个步骤是否执行到位。这些错误信息可能提示未正确处理文件、或参考文献,需逐一验证。
遇到一个特殊的文件问题:在使用\includegraphics命令包含时,若出现“文件未找到”的错误,但文件确实存在,尝试将文件的后缀名从.pdf移除,即使用\includegraphics{ 名},而非\includegraphics{ 名.pdf}。这可能有助于解决文件识别问题,但需注意文件命名格式,避免使用包含空格的文件名,将文件名调整为“名”、“名.pdf”等形式。node源码笔记
LaTeX的基本概念
LaTeX,尽管可能对新手来说有些复杂,但它是编写专业文档的高效工具。在Windows系统中,建议首先参考之前的简要介绍,如需命令行操作,可能需要额外步骤。使用像TeXtworks这样的编辑器,它与Word不同,不会实时预览文档格式。
要查看实际效果,你需要通过"编译"按钮,通常是一个绿色按钮,将源代码保存在清晰的文件夹结构中,以便后续查找。开始编写时,以\documentclass指令开启,可选参数如字号和文档类型(初期可忽略默认设置),必选参数包括文档类别,如article、report或book等,建议从article开始练手。
在遇到无法编译的hive源码教学问题时,检查编译设置,可能需要选择pdfLaTeX或XeLaTeX。一个简单的"Hello world!"练习往往标志着初步成功。对于物理专业的读者,除非必要,否则不必深入探索过多的引擎或文件管理,专注于专业领域即可。
一个小提示:使用syntonly宏包可以加快编译速度,只需在文档中插入\usepackage{ syntonly}和\syntaxonly,注释行前加上%,这样源文件将不会显示PDF,但编译更快。
LaTex - Algorithm代码
为了实现LaTeX中的算法代码,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方式。
方式一,源码如下:
结果截图显示输出。
需注意两点:
1. 关键字的大小写至关重要,不正确会引发Undefined control sequence错误。
2. 控制流必须完整对应,例如使用While语句时,需确保有EndWhile与之对应,否则会出现Some blocks are not closed的错误。
方式二,开源爬虫源码源码和方式一相同,结果截图也应展示。
方式三与方式二类似,源码与结果截图的处理方法相同。
lyx å¦ä½ç¼è¾latex代ç
æç¨äºä¸¤å¹´lyxï¼å¾å°éè¦ç¼è¾å®æ¾ç¤ºçlatexæºä»£ç ï¼è²ä¼¼ä¹ä¸è½ç´æ¥ç¼è¾ãåå¼å§ç¨çæ¶åè¿ææºä»£ç æ¾ç¤ºåºæ¥ï¼åæ¥å¹²èæå¾çäºãå¦ç¡®æéè¦ï¼å¯ä»¥ç´æ¥å¨lyxè¾å ¥çªå£ä¸è¾å ¥æéæºä»£ç ï¼lyxä¼çæåæ ·çæºä»£ç ï¼æ¤å¤è¿å¯ä»¥ææºä»£ç å ¨é¨æ¾ç¤ºãæ·è´åºæ¥ï¼ç¨winedtä¹ç±»çç¼è¾ï¼ç¶åå¦æéè¦çè¯è¿å¯ä»¥åå¯¼å ¥lyxä¸ã
LaTeX环境配置笔记(数模必备技能+1)
为什么选择LaTeX
按照我的理解,LaTeX是一种排版语言,主要的作用是能够通过代码的方式写出公式。事实上很多文本格式,包括我现在正在写的md文件的公式生成代码都和LaTeX几乎一样。此外,LaTeX也是十分专业的排版语言。无论是书写专业的论文,还是平常的实验报告,甚至是自己的学习笔记,都适合使用LaTeX进行排版。Microsoft Word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它的功能,但是LaTeX的专业性使得其无法被完全替代。例如,LaTeX在公式方面的专业排版、更改插入的换源即可、而且网络上有丰富的模板可以套用。
为什么需要配置LaTeX环境
和编程语言一样,LaTeX的开发需要开发的环境来编辑和编译代码。在LaTeX中,“.tex”文件就是源码,“.pdf”就是目标文件。编译的方法有很多。理论上可以使用命令行来编译,但是从办公需求考虑,本人认为大可不必,这会大大降低自己的工作效率。事实上,很多人编译的方式不同,有人使用LaTeX自带的Texworks(大家可以理解成python自带的IDLE),有人使用线上的overleaf,有人使用万能的vscode。这里我教学的方式是TexStudio,大家可以理解成免费版本的pycharm。
为什么我要写这篇文章
这个算是故事性的内容。当时我想要使用LaTeX写几行公式玩玩,所以我就想把环境配置了。但是我当时发现网上的文章太杂乱了,每篇文章的说法都不一样,就连部分专门教学LaTeX的文章都让我们自己上网找,十分浪费时间经历。最后我配置了3天才勉强配置好,旁边是我记了8k的实验纪实,走了很多弯路。后来我给我朋友配置LaTeX,对照着笔记也配置了一上午才配置好。所以我实在希望大家读完我这篇文章之后就能马上上手学习LaTeX,避免自己学习的兴奋力过劲。
LaTeX的组成(这部分很重要)
LaTeX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化排版系统,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单独的“东西”叫做LaTeX。能用到的,或者是能获取到的叫做LaTeX的发行版本,例如TexLive(我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CTeX、ProTeXt等。而LaTeX的编辑器可以是TexLive自带的Texworks,可以是overleaf,可以是vscode,也可以是今天我介绍的TeXstudio。环境配置好后,通过在编辑器中编辑“.tex”文件,通过LaTeX发行版本的编译器可以将其编译为pdf文件供阅览。最终给大家看到的也是pdf文件。
TeXstudio的下载和安装
首先下载TeXstudio作为代码的编辑器。TeXLive之后再下载也是可以的。访问这个网站: texstudio.sourceforge.net...,点击download now:
下载后,运行installer,点击下一步,在下一页记住TeXstudio的安装路径!!!:
记住TeXstudio的安装路径!!! 之后点击安装:
然后你会发现,桌面上没有快捷方式。这个时候访问刚才的路径,找到texstudio.exe,复制文件的地址:
在桌面上创建通向texstudio的快捷方式,即可快捷访问texstudio:
至此,代码编辑器安装完成,接下来下载TeXLive。
TeXLive的下载和安装
直接访问 mirrors.tuna.tsinghua.edu.cn...,下载iso文件(可能版本不同,但是一定是几个G大小的iso文件):
由于文件较大,可能会下载一段时间,请耐心等待。 下载得到的文件应该为一个巨大的iso文件。 下载后,推荐使用WinRAR进行解压,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进行解压。解压后得到的文件如图所示:
接下来win+R键入cmd打开,cd到该文件夹下,键入下面的指令启动installer:
结果如下图所示:
如果想要进行某些个性化操作,可以键入相应的指令。例如更改下载路径,可以键入d指令。针对各种指令,界面解释的很详细。一般而言,下载的路径是C:/texlive/,下辖和texmf-local等2个文件夹。不用更改也是可以的。 如果确认没有问题,键入i即可开始安装,时间可能比较长,请耐心等待:
我上次在我的电脑安装了半小时,最终完成的界面是这样:
最终实际用时:分钟。 接下来稍微配置一下环境变量。打开设置,点击“系统-系统信息-高级系统设置“,点击”环境变量“:
双击”系统变量“中的PATH,添加一行”C:\texlive\\bin\windows”,如图:
之后一路点击确定退出。 打开cmd,逐行测试下面的4行命令:
最终显示结果如图:
至此,TeXLive环境配置完成。 接下来,如果安装路径没有改,TeXstudio会自动配置TeXLive,这里TeXstudio就可以直接用了,不需要任何更多的配置。 打开TeXstudio的左上角创建文件,输入以下的内容:
保存文件,按下f5即可编译出pdf,结果如图所示:
至此,LaTeX的开发环境配置完成!